
10月16日宜人配资,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试行计划)广州南沙—香港跨部门演练顺利举行。

本次演练为模拟骨科患者转运场景,覆盖跨境医疗转运全流程,不仅标志着南沙与香港在跨境非急重病人转运合作上取得关键突破,更为后续计划正式推行、深化大湾区医疗资源互通共享筑牢了实践基础。
宜人配资
全流程模拟,跨部门协同高效推进
13时,悬挂粤港两地牌照的救护车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出发,搭载一名因骑行意外导致多部位骨折、脑部挫伤的28岁女性模拟患者,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深圳湾口岸(深圳口岸)—深圳湾口岸(香港口岸)—香港屯门医院急症室”路线跨境转运。
宜人配资
救护车顺利抵达香港屯门医院后,双方医护人员无缝衔接完成患者交接与后续评估。
此次演练的高效推进,离不开穗港两地核心部门的紧密协同。港方医务卫生局、卫生署、医院管理局、警务处、入境事务处、海关等部门全程参与流程把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南沙区政府、深圳交警、深圳海关、深圳边检总站、深圳交管支队南山大队则全力配合实操落地。

通过“线上沟通实时同步+线下实操精准对接”的模式,成功测试了两地部门协调机制的顺畅性、病历资料传递的时效性,以及跨境转运全流程的可行性,为后续正式转运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演练结束后,香港、广州、深圳相关部门举行了跨部门演练工作总结会议,进一步理顺南沙—香港救护车直通运送的流程,为未来救护车转运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穗港数月筹备,筑牢跨境转运演练根基
这场演练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穗港两地对标政策要求、历经数月周密筹备的结果。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明确提出“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率先在南沙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为南沙推进跨境医疗转运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布的《施政报告》中提出,“联同粤澳政府有序地扩展救护车跨境转运病人安排,包括实施双向转运,以及纳入珠海和南沙两地指定医院”,香港医务卫生局随后公布“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将会扩展至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从政策层面为演练的开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在政策框架下,广州、香港各部门共同完成了粤港两地车牌办理、医生执业资质认证以及工作人员因公赴港证件等程序,既为“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在南沙的落地扫清障碍,也为此次演练的顺利举行筑牢了坚实根基,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医疗合作部署,真正从“规划”走向“实践”。

“本次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顺利完成‘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首次演练,是南沙在跨境医疗服务上的重要突破,这不仅能为有需要的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转运服务,也标志着南沙在促进大湾区医疗融合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南沙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沙将继续携手港澳,在医疗健康领域继续深化合作,不断完善跨境医疗救援体系,为大湾区居民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撰文:梁诗婷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