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东盟主席国的“轮流”原则,明年也就是2026年的东盟主席国原本应该由缅甸来当,但因为缅甸国内局势混乱创盈中心,主动放弃了这项任务,因此这个位置轮到了菲律宾。
如今距离菲律宾成为东盟主席国还有一段时间,但菲总统马科斯似乎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甚至已经提前给自己规划好了“任务”。
【菲总统马科斯称当上东盟主席后要推动解决南海问题】
日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菲律宾将在2026年出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全力推动达成有约束力的“南海行为准则”,以明确界定每个签署国的责任,避免南海局势升级。
推进“南海行为准则”听上去是件好事,可以减少各国在南海冲突。但按照菲方过往的操作来看,马科斯政府很可能会在准则上动手脚,企图换一种方式侵占中方海域,或者为菲方强闯中方海域的行为进行合理化。
这并不是在危言耸听,菲律宾说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签订的话不是头一回说了。就比如今年4月,菲律宾外交部长马纳罗就表示,东盟与中国“在政治上致力于”在2026年前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创盈中心,菲律宾也希望能加快磋商进度。但与此同时,菲律宾却在南海频繁挑衅、升级紧张局势。
除了大家众所周知的几次黄岩岛对峙外,菲律宾今年在铁线礁附近的非法活动频率也在不断提高。
铁线礁位于南沙群岛北部,靠近中业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是无人岛礁。近年来,菲律宾一直试图非法占领这一地区,但都被中国有效反制。
今年4月27日,菲律宾人员非法登临铁线礁,被中方海警依法阻拦后,菲方迅速在国际媒体上散布虚假信息,称中国“夺取”铁线礁,还故意渲染“胁迫”叙事。这种“先制造摩擦,再大肆炒作”的套路,其实已经在仁爱礁、黄岩岛等地用过多次。
【菲律宾强闯中国铁线礁被拦截】
菲律宾的目的很清楚:在南海争议上制造舆论优势,为未来可能的军事或政治行动寻找“合法性”支持。而一旦有了“准则”这层包装创盈中心,他们的挑衅行为就可能被伪装成“规则下的行动”。
更值得警惕的是,菲律宾显然清楚靠单打独斗根本没有胜算,所以主动拉外部力量入局。本月初,菲律宾与印度就在南海举行了一次所谓的联合军演,而且演习地点定在黄岩岛附近海域。当时,就有印度媒体毫不避讳地说:这次军演是“对抗中国”的一部分。
从这些动向上来看,菲律宾成为东盟轮值主席后,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恐怕将面临一些挑战。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东盟主席国只是个轮流坐庄的职位,没有什么实权,不至于对中国产生太大影响。
但事实没那么简单。要知道,东盟主席国虽然没有单方面决定权,但在议程安排、会议议题、讨论节奏等足以左右议题方向的细节方面,还是有不小影响力的。不难推测,到时菲律宾“大权在握”,很可能会在各种会议上频繁抛出南海话题,推动所谓“有约束力的准则”按对自己有利的版本落地。
更棘手的是,菲律宾可能会利用主席国身份,拉拢其他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有摩擦的成员国,例如越南、马来西亚,凑成一个所谓“统一战线”,在谈判桌上给中国增加压力。
【中国一直在积极推动南海行为准则谈判】
对于东盟和中国的合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定时炸弹”,如果不能处理好,不仅南海谈判会陷入僵局,还可能会让原本能顺利推进的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项目被搅黄。
不过,中国也不是坐等被动的一方。实际上,中方在南海问题上一直是“双轨并行”:一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和当事国进行直接谈判来解决南海争议,反对让域外势力插手介入;另一方面,我们也一直在推动东盟和中国的双向合作,把南海争议放在更大的合作框架下去稀释。
关于“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中国和东盟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要制定一套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让南海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但要强调的是,这份准则是建立在互信、协商和合作上的,而不是让谁用“规则”的外衣去包装挑衅,更不是为了给掠夺合法化开绿灯。
菲律宾马科斯政府要想切实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我们当然是欢迎的,但要是其执意将“南海行为准则”变成对中国不利的工具;利用“规则”包装挑衅,给自己闯入中国海域的行为披上所谓“合法外衣”,中方肯定不会答应。
对中国来说,当前要做的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提前把棋下好,稳住东盟大局,巩固好在海上的主动权,就能让菲律宾的“糖衣炮弹”失去作用。
毕竟,规则是用来维护和平的,而不是挑动地区冲突的。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