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道施工项目如何落实文明、规范与精细化管理?一批来自城市建设与监管一线的“行业尖兵”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卓信速配。
10月16日,2025年“羊城工匠杯”占道施工项目管理与技术应用技能竞赛在广州水博苑举办,94支队伍、近300名选手同台竞技,以赛促干培育工匠精神,锻造城市治理“尖兵”。
经过激烈角逐,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2队、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1队分别荣获行业组和监管组团体一等奖,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3队秦伟、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2队朱硕文、广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1队谢畅分别荣获行业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专家问答个人一等奖,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1队张洋力、广州市道路养护中心1队李国旺、荔湾区住房和建设局谭崇云分别荣获监管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专家问答个人一等奖。据介绍,各项目第一名的选手在申报“羊城工匠”培育对象时将予以优先考虑,同时在“羊城工匠”评审中予以加分激励。


占道施工领域首次技能竞赛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竞赛是广州占道施工领域首次举办的劳动技能竞赛,由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广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广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协办,广州市交通运输工会、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共同承办,并获得广州供电局、信息时报社微社区e家通等单位的支持。作为占道施工领域一项高水平、广覆盖的专业技能赛事,竞赛旨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推进道路占道施工工程高质量发展,提升占道施工项目管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竞赛以“文明施工、精细管理、安全放心、服务群众”为主题卓信速配,通过高水准的技能比武,进一步推动占道施工实现“规范有序、精细管理、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占道施工领域各行业向标准化、专业化、协同化迈进,为广州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储备一批具备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技术与管理人才,为实现“技术精进”与“管理共治”的双重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双赛道”考核“技管融合”
打破壁垒促共治
本次竞赛汇聚全市各行业建设单位及道路管理部门精英,最大亮点是突破传统单一赛道模式,创新设置“行业组”和“监管组”双赛道,覆盖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两大维度,包括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专家问答三大竞赛项目。
竞赛行业组赛道是面向道路、水务、电力、燃气、地铁等行业建设单位;监管组赛道是面向市、区道路管理相关职能部门。竞赛内容涵盖了道路占道施工项目管理与技术应用的各方面,从事前的计划统筹、信息告知、应急预案,到事中的施工围蔽、交通疏解、质量控制,再到事后的修复检测、还路于民等方方面面。理论知识竞赛部分包含占道施工业务全流程、道路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施工知识、环境保护要求、交通疏解方案设计等,同时也纳入道路修复工艺与施工新材料应用等行业前沿内容。

在赛制设置上,每队三名选手随机参与其中一项竞赛项目,通过“理论+实操+答辩”的全维度考核,既检验选手的理论基础知识,也考察选手的实操技能与解决复杂问题、沟通服务群众的综合素养能力,推动实现“技管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建设目标。同时,也为施工方和监管方创造一个“打破壁垒、增进理解、标准落地”的同台竞技、交流学习的机会,旨在锤炼施工单位的实操能力和管理部门的执法与协同水平的同时,真正实现“技管并重”,推进城市治理“共建共治”。

VR技术与专家代表团加持竞赛
鲜明引导项目管理观念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竞赛还引入了VR虚拟现实技术,在实操技能竞赛项目借助VR设备为选手高度还原真实的施工场景,同时把广州近年出台的《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和安全措施设置》《城市道路挖掘修复技术规范》两个地方性标准从枯燥的书本推向生动可视化的实战,大大增强比赛的实战性和技术内涵。

竞赛突出“规范”与“文明”双核心,在专家问答项目,特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通领域专家及媒体代表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从专业技术、公共影响、社会监督等方面打分,确保比赛结果公正、权威的前提下,兼具专业性与社会性。
占道施工管理不再局限于“完成工程施工”,而是要主动思考如何优化工艺缩短工期、如何采用静音技术降低噪音、如何设计更人性化的便道、如何通过新媒体渠道与市民坦诚沟通、如何实时通报进度,实现从“工程管理思维”向“公共管理思维”转变,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据悉,本次竞赛还强调“以赛促训”“以训促管”,竞赛结束后,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将组织各行业单位把竞赛素材转化为占道施工管理培训教材,推动竞赛中涌现的优秀经验和管理模式固化为行业规范、技术指引或政策标准,将其融入日常的审批和监管流程中,进一步扩大竞赛辐射效应。
南方+记者 郑慧梓
通讯员 穗交通宣卓信速配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