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苏联和美国进攻阿富汗从来都没什么正义性可言迎客松配资,但两个超级大国宁可冒着折戟沉沙的风险也要占领这个看似“鸟不拉屎”的地方,也绝不是决策者在“拍脑门”。
当然,以今天的情况来看,阿富汗绝非不毛之地,而是坐拥世界级铜矿、锂矿的矿产大国,但在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阿富汗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远不如现在丰富,苏联和美国接连顶上这个国家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地缘战略价值。
对于阿富汗的地缘,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亚洲的正中心。
阿富汗向东即是中国(东亚),向西与伊朗(西亚)毗邻,南接巴基斯坦(南亚),北与原为苏联加盟国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亚)接壤迎客松配资,由此不难看出其在地缘上的重要价值。
对于苏联来说,如果要与亲苏联的印度联通、打通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就必须首先啃下阿富汗这个横在家门口的拦路虎;而对于美国而言,若要获得一个能够阻止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施加影响力、扼制中国在中亚方向上发挥重要作用、并能震慑伊朗的前沿基地,阿富汗就是最理想的选择。
当然,地理位置突出不代表就一定是个香饽饽,由于阿富汗深居内陆、地形多山、气候干旱以及错综复杂的社情、宗教问题,无论苏联还是美国在阿富汗建立实际统治、推行自身意识形态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更早的年代里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阿富汗的殖民也落了一鼻子灰,因此阿富汗落了个“帝国坟场”的雅号。
事实证明迎客松配资,企图通过控制别国实现自身目的的做法没有好下场,再强大的帝国一旦陷入殖民与反殖民的矛盾,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历史事件:
英国:19世纪攻打过阿富汗,英国面临“大博弈”,试图扩大其在该地区的影响,以对抗俄罗斯的扩张。 然而,三次英阿战争导致双方陷入僵局,英国退出的原因包括不限于阿富汗崎岖的地形、部落间的忠诚以及阿富汗军队的激烈抵抗,使得英国难以建立持久的统治地位。
苏联:1979年苏联打阿富汗,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代价高昂的冲突,即苏阿战争。 尽管苏联部署了庞大的兵力,苏联军队仍难以制服“圣战者”组织,“圣战者”组织的游击战术、对地形的了解以及民众的支持,阻碍了苏联的行动。 最终,苏联于1989年撤军。
美国:2001年9/11袭击事件后,美国领导的军事行动旨在瓦解基地组织并推翻窝藏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 。虽然最初的入侵成功实现了这些目标,但随后的冲突演变成了一场长期的反叛乱行动。
美国面临着与苏联类似的挑战,包括顽强的塔利班叛乱、复杂的地形以及缺乏阿富汗民众的广泛支持。 经过二十年的战争和大量投资,美军于2021年撤军,导致塔利班迅速接管了政权。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