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政府在谈判前都会搞“虚空造牌”的把戏万店优配,为自己增加筹码。在中美经贸新一轮磋商的消息还未定下之际,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提要求了。
【特朗普称希望中国把美国大豆订单量增加四倍】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深夜发文说,希望中方能在短时间内将美国大豆订单量增加4倍,以大幅减少贸易逆差。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我们的伟大农民生产出最优质的大豆。我希望中国能将订单量增加4倍。”
我们都知道,中国曾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单一市场.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方吸纳的美国大豆量超过2700万吨,总价值128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向中国出口总额的9%。
但因为一意孤行的关税政策,中方的大豆进口换了方向,目前,中国约七成的大豆进口来自巴西,美国的大豆出口份额明显下降。从数据来看,今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量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尤其是大豆出口暴跌88.2%,到今年5月下旬,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量已经趋近于零。
对于美国农民来说,这无异于当头一棒。大豆价格受国际供需影响很大,中国减少采购,美国本土农民就会直接受伤,目前成千上万的美国大豆种植者都对特朗普表现出了明显不满,认为他的政策会彻底摧毁美国农业万店优配,不少农民在接受采访时直言:“这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存。”
对于美国而言,大豆不仅仅是经济命脉之一,更是关键州的政治命脉。那些依赖大豆的农业州,在美国大选中往往是关键票仓。即便现在特朗普已经重返白宫,但如果他想进一步稳固自己的统治,就不能不顾虑这些农民的意见。
特朗普深知这一点,他此次抛出“四倍订单”的说法,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给国内农民释放出一个“我在为你们争取生意”的信号,同时也为接下来可能进行的中美元首会面制造气氛。
【马来西亚总理透露称中美10月或将在东盟会面】
特朗普之前曾公开表示“有可能在年底前与中方会面”,马来西亚首相安华也透露称,特朗普和中方将出席今年10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盟及系列峰会,这意味着中美会面可能在吉隆坡举行。
如今中方的面还没有见到,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甩出“先买大豆”的条件,实际上就是变相在制造筹码万店优配,“见面之前要先把钱准备好”。
这就是美方一直以来的谈判风格:先把自己的诉求摆到台面上,抢占舆论高地,让国内民众觉得白宫在“为美国争取最大利益”;同时在谈判开始前,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让对方先背上“欠账”的包袱。
可以预见,如果中美元首真的会面,特朗普很可能会把农业、关税等经济议题捆绑在一起,作为谈判的切入口。
对中方来说,我们也不是头一次面对这样的谈判套路了。过去几年,中方在贸易磋商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如果美方只是为了在国内刷政治存在感,而不是带着解决问题的诚意来谈,那么无论是大豆还是关税,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实质进展。
更重要的是,单就大豆问题而言,特朗普的“四倍订单”要求几乎没有可行性:一方面,相比美国大豆,中方目前主要购入的巴西大豆性价比更高,不仅免税、价格更低,还有稳定供应优势。
【巴西大豆比美国大豆更有性价比】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关税争端尚未解决,中方此前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协议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而美方的这番言论显然缺乏应有的尊重,还带有强买强卖的意味。
而且美方对中方的打压也并没有停止,最近一段时间还就中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事情,威胁要对华加征100%关税。连最基本的互相尊重都无法做到,中方怎么可能会轻易答应美方的条件。
中方驻美大使谢锋此前说过一句很有代表性的话:“我们想买的你不卖,光靠大豆、牛肉怎么解决逆差?”这其实点破了一个事实——中美贸易结构决定了农业产品只是很小一部分,中国进口的核心诉求更多集中在高科技、先进制造设备等领域,但这些恰恰是美国限制出口的。
换句话说,美国一边抱怨逆差大,一边又限制自己能出口的优势产品。这种情况下,就算中国把美国的大豆订单翻几番,也没办法把美国“救出困境”。
特朗普若真想解决本国问题,就应先首先从自身入手,而不是企图通过施压他国来弥补自己的结构性问题。毕竟,国际贸易不是谁拍桌子谁就赢,更不是靠“强买强卖”就能长期维持的。
一句话:美方愿意合作中方当然欢迎,但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这才是中美能否走向建设性对话的真正前提。
智慧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